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9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6篇
林业   54篇
农学   12篇
基础科学   2篇
  23篇
综合类   129篇
农作物   26篇
水产渔业   27篇
畜牧兽医   39篇
园艺   15篇
植物保护   156篇
  2025年   7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在光期对甜菜夜蛾雌蛾注射人工合成的小分子性信息素合成激活肽PBAN,并观察其求偶、交配与产卵行为。结果表明,人工合成甜菜夜蛾PBAN适宜的注射浓度为3.5 pmol/μL。与注射蒸馏水对照相比,注射PBAN能够有效促进雌蛾提前发生求偶行为,且持续交配时间显著延长,单雌产卵量也显著增加。但与空白对照(未注射)相比,尽管注射PBAN的雌蛾求偶行为有所提前,但交配率和产卵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初步说明外源注射PBAN对甜菜夜蛾求偶、交配与产卵行为均有重要的影响作用,特别是引起雌蛾求偶行为明显提前,甚至在光期观察到注射PBAN的雌蛾出现求偶行为。这为验证甜菜夜蛾PBAN的功能提供了依据,也为遗传改造PBAN基因干扰成虫交配达到无公害防治开拓了思路。  相似文献   
102.
沙棘木蠹蛾对不同树种的产卵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用来自内蒙古、四川和宁夏的21个树种(品种),其中包括15个沙棘种(品种),集中种植在宁夏彭阳,采用笼内人工接虫和野外自然感虫试验,观察了沙棘木蠹蛾成虫对不同树种的产卵选择行为。结果表明,沙棘木蠹蛾成虫对不同树种表现出明显的产卵选择。以本地感虫树种中国沙棘作为对照,将其分为4个级别:1)拒产卵树种(柳叶沙棘、云南沙棘、榆树、桃树、苹果和杏树);2)低产卵树种(丘依斯克×中国沙棘、乌兰格木×中国沙棘、霞光、棱果、肋果、太阳、沙枣和梨树);3)高产卵树种(浑金、乌兰格木、优胜和楚伊);4)喜产卵树种(橙色和阿亚甘卡)。此外,沙棘木蠹蛾在植株树干上的产卵高度、产卵方向也具有明显的选择性,产卵高度与植株地径正相关,产卵方向以南面居多。  相似文献   
103.
新闻从业人员的选题偏好既可能受到个人特质的主动性影响,又有可能受到组织的影响。我国媒体具有意识形态的宣传组织以及产业属性的市场组织双重性质,这种双重属性使得媒体从业人员有着不同的目标诉求,遵循不同的行动逻辑。通过对70名新闻从业人员的实证调研,验证了在突发事件的报道中,不同媒体从业人员存在差异性新闻选择偏好,并认为这些差异性新闻选择偏好是由于遵循组织理性行动逻辑的结果,而与个人特质没有统计性相关。  相似文献   
104.
采用室内试验与室外观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云斑天牛的交配及产卵行为。结果表明:云斑天牛一次完整的交配过程包括相遇抱对、插入输精和配后保护3个阶段。在交配过程中雄虫有多次插入输精现象,一次完整的交配过程平均需要17.81 min。其中,输精前抱对平均时间为2.16 min,总输精时间平均为10.28 min,交配过程中每次插入输精时间平均为23.4 s,配后保护时间为5.37 min。野外交配行为与室内试验结果一致。云斑天牛雌、雄个体交配次数差异很大,而且寄主植物对云斑天牛聚集和交配有明显影响。不同补充营养寄主对产卵量的影响试验中,云斑天牛取食光皮桦和法国冬青的枝皮面积(572.47,370.83 mm2)以及取食后的平均每天每头产卵量(2.44和1.80粒)最大,显著高于杨树、核桃和旱柳(P<0.05)。对产卵诱木的选择试验中,在杨树和核桃木段上的产卵量最大。羽化出孔后单独饲养8天的云斑天牛在第10到14天之间达到产卵高峰期。  相似文献   
105.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云斑天牛进行去除或保留头部不同感觉器官后的交配和产卵试验,结合分析不同感觉器官的感器类型和分布,探讨云斑天牛头部不同感觉器官对雄虫交配行为及雌虫产卵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雄虫头部不同感觉器官对交配行为影响试验中,雄虫对雌虫的探知阶段,触角上的发锥形感器作用明显;在曲腹、插入内囊等后续交配行为的激发过程中,下颚须、下唇须的钟形感器和隙缝形感器作用很重要。雌虫头部不同感觉器官对产卵行为影响试验中,在同时去除触角、下颚须和下唇须后,雌虫在产卵寄主和非产卵寄主上的刻槽产卵量差异不显著(;P;>;0.05)。可以推测,雌虫的触角和下颚须上的末梢锥形感器在识别与区分寄主树种上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06.
    
The status of the incidence of the bark beetle Scolytus kashmirensis Schedl on elm (Ulmus spp.) trees was determined in four districts of the Kashmir Valley in 2009.The incidence of the borer was higher in the Anantnag (25.93%) and Shopian (22.35%) districts of the Kashmir Valley,followed by the Ganderbal (17.14%) and Baramulla (16.67%) districts.The overall infestation recorded in these districts was 20.52%.The beetle under study chewed the scars on twigs of both the host and tentative non-host plants supplied to them in cages but bored and laid eggs in only one of them (the host plant).Both species of elm,Ulmus wallichiana and U.villosa,were susceptible to borer attacks;however,U.villosa showed low susceptibility and high resistance compared to U.wallichiana.Older,taller elms were preferred for feeding by bark beetles and are therefore much more susceptible to its infestation compared to younger elms.This bark beetle species also preferred to oviposit in branches of the host plants with diameters of 9-12 mm.  相似文献   
107.
选取渭南市白水县具有代表性的苹果园,对黑蚱蝉;Cryptotympana atrata;(Fabriciu)在果树枝条上的产卵危害规律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苹果园最大受害株率可达94%,且受害株率与树龄成正相关;果树不同方位枝条受害程度与栽培走向密切相关;间作不同的果园受害差异不显著。黑蚱蝉趋向于在直径2.6~6.1 mm幼嫩枝条上产卵,产卵部位长度在5.8~35.2 cm之间,产卵部位基部与枝梢顶端的距离为10.8~56.2 cm;单枝平均刻槽数为35.1个,单刻槽平均卵量为6.8粒,单枝平均卵量为241.3粒。产卵枝条直径、产卵部位长度、单枝刻槽数和单枝总卵量两两之间均存在极显著相关性。应结合黑蚱蝉产卵规律,通过科学修剪、冬季深翻园土、喷施药剂等综合措施有效降低黑蚱蝉卵及若虫的数量,逐步控制该害虫对果园的危害。  相似文献   
108.
田间采集老熟幼虫或蛹,在室内分时段观测杨扇舟蛾成虫羽化、交尾和产卵规律。结果表明:杨扇舟蛾在河北沧州地区1 a发生4代,个别5代。成虫主要在傍晚羽化,雄虫羽化高峰出现在15:00—18:00,雌虫在18:00—21:00,单体成虫羽化需13~28 min。雌虫自羽化至初次交尾时间为34.82~54.62 h,成虫交尾起始时间在04:00—05:00,交尾结束时间在19:01—20:00,整个交尾持续时间15.4~16.17 h。雌雄成虫均可进行2次交尾,交尾高峰期和羽化高峰期相差7~11 h。成虫羽化后多在第2和第3天交尾,7日龄以后雌虫不再释放性信息素与雄虫交尾。雌虫交尾后大多当晚或第2天晚上产卵,产卵时间主要集中在20:00—24:00,产卵方式为块产,个别单产。单个卵块平均卵量50~80粒,卵块单层平铺,总卵量220~420粒。雌虫可孤雌产卵,但卵不能孵化。  相似文献   
109.
植食性昆虫产卵行为生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主要从怀卵雌成虫对寄主的搜寻与定位,雌成虫对适宜寄主的识别与选择,植食性昆虫对昆虫产卵的直接和间接防御,以及昆虫为了减少后代资源竞争而产生产卵忌避物质等4个方面综述了植食性昆虫产卵行为生态学研究领域的新进展,概述了植食性昆虫产卵行为的生态机制在植物保护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0.
杨树受光肩星天牛危害程度与树皮厚度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为了解天牛对杨树的危害,分析了几种杨树上光肩星天牛排粪孔数与树皮厚度,树高的关系。发现在一定范围内,光肩星天牛在大径阶杨树上产卵与树皮厚度之间存在密切的负相关性。小径阶杨树上天牛产卵多在中下部,同样是由于树皮厚度所致。树皮厚度较树高与天牛产卵量关系更为密切,存在天牛产卵的最适树皮厚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